兵团政务网 无障碍浏览

公安刑侦部门提示:谨防涉老年人诈骗

发布时间:22年10月09日 信息来源:公安部 编辑:兵团公安局警令部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

10月1日,湖北襄阳的唐城影视城人头攒动。带着孙子到此游玩的刘奶奶,一进影视城的大门,就被民警吴双泉给“拦”了下来。

吴双泉先给小孙子发了一根棒棒糖,然后“掏”出宣传单,对刘奶奶进行反诈宣传——“免费听养生课,登记信息就送鸡蛋,高回报、低风险的投资……这些套路您信了就离被骗不远了。”

今年国庆假期适逢重阳节,不少老年人走出家门,享受多彩假日时光。各地民警、辅警在热点旅游景区“设卡”,以案释法,为“银发旅游团”详细讲解“保健品”“投资理财”“低价旅游”等骗局,帮助大家逐一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宣传防范是常态化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工作的重要举措。国庆假期,全国公安刑侦部门坚守岗位,全力做好宣传防范工作,切实提高老年人防骗能力,让广大老年人安全、安心、舒心过节。

据统计,近年来涉及养老诈骗案件,发案量比较多的主要是以销售“养老产品”、投资“养老项目”、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为名的诈骗。其中,销售养老产品类的诈骗案件最多。

听讲座就送花生油、鸡蛋、大米,免费体检还送健步鞋、血压计……在公安机关侦破的上海浦东徐某能等人销售伪劣养老产品诈骗案中,以徐某能为首的诈骗团伙,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招揽老年客户从而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先利用免费体检,了解老人的家庭经济情况及身体状况,再由所谓的“名专家”“主任医师”,利用虚假宣传、虚假仪器诊断病情获取老人的信任,接着恐吓老人“病情严重”,甚至“有生命危险”,必须服用相关产品才能治愈,并以高于进货价十几倍的价格销售产品,致使安徽、江苏、山东等地大量老年人被骗。

公安机关提示,销售养老保健品类诈骗主要以免费送礼物、免费听健康讲座、免费体检等引流,再由所谓“名医”看病,最后兜售保健品。老年人一定要警惕各种以免费为名的保健品推销活动,不轻信、不购买;其次要养成正确的就医看病习惯,不要相信所谓“专家”的夸张宣传和神奇疗效,更不要相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除了销售保健品,谎称投资养老项目也是诈骗分子惯用的手段。

自2021年以来,以余某流和曾某利等人为首的诈骗团伙,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虚构“养老住房”“养老基金”等项目为名,谎称每人只需缴纳数百元便可成为会员,待“资金解封”后便可获得百万乃至千万元的巨额回报,从而骗取钱财,致使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5万余名老年人被骗,涉案总金额超5000余万元。

公安机关提示,目前所谓的投资养老项目名目繁多,常见的有带收益的养老服务项目,如投资、加盟、入股养老院、养老基地或购买养老公寓、养老房产,还有投资购买收藏品等,主要以“升值快、高额收益”作为诱饵,一般前期会返利,但后期则会卷款潜逃。

在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中,以代办养老保险为幌子,专门针对有养老保险需求的老年人实施诈骗的案件也很常见。

在四川乐山潘某贵代缴养老保险诈骗案中,犯罪嫌疑人潘某贵利用一些老年人即将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急于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又容易相信“小道消息”的心理,虚构自己有“熟人门路”能帮忙办理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先后对18名群众骗取养老保险“补缴款”,共计诈骗人民币170余万元。

公安机关提示,这类诈骗主要是针对无业、失业、提前退休的老年人实施精准诈骗。不法分子一般冒充银行或保险机构工作人员,或谎称认识官方工作人员,以代办“提前退休”“养老保险”“补缴养老金”等为由,虚构或夸大保险项目收益,一次性或多次收取老年人钱款后潜逃。有关养老保险业务,通过社保部门办事窗口咨询了解最为权威准确,切勿相信他人能“代办”等各种说辞。

此外,公安机关还侦破了一批以“艺术品收藏鉴定”为幌子诈骗老年人的案件。

重庆一团伙虚构具备国家认可的文物鉴定资质,针对以老年人为主体的收藏爱好者群体,通过夸大藏品价值、承诺可将收藏品高价快速出手等方式,给受害人虚构出“变卖藏品,一夜暴富”的假象,引诱受害人进行藏品鉴定,骗取高额鉴定费。该案受害人2000余名,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涉案金额高达1000余万元。

公安机关提示,老年人投资购买收藏品时,不要轻信“收藏品能够短期升值、公司负责代卖、确保获得高额收益”等不切实际的说辞;不轻信电话、网络、电视推销,时刻防范所谓“拍卖公司”的诈骗陷阱,发现被骗要及时报警。要认准有拍卖资质的拍卖公司,正规拍卖公司在收藏品未成交之前不会向卖家收取任何费用。

老年人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公安部刑事侦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国公安刑侦部门将按照常态化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工作部署要求,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